纱支简而言之,即指纱的粗细程度,中国目前通用的还是“英制式”即:一磅(454克)重的棉纱(或其它成分纱),长度为840码(0.9144码/米)时,纱的细度为一支。如果一磅纱,其长度是10×840码,其细度是10支,纱支的表示方法 英制式的表示符号是英文字母“S” 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:32支单纱-------表示为:32S 股线的表示方法是:32支股线(两亘并捻)既为:32S/2,42支3 根并捻既为:42S/3。 2、 帆布密度: 帆布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,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。密度的大小,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,手感,厚度,强力,抗折性,透气性,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,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。 经、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: (一)直接测数法 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。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,在分析镜头下面,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,在分析织物密度时,移动镜头,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,以此为起点,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,直到5cm刻度线为此。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,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。
帆布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,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。密度的大小,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,手感,厚度,强力,抗折性,透气性,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,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。
防水整理剂的选择 帆布整理用防水剂,要求其具有稳定性好、使用方便、与其它成分配伍性好的特点。在防水过程中,由于涤纶纤维与其它**纤维不同,其化学反应性基团少,聚集态结构比较紧密.为此,一般防水整理剂,如:石蜡类、三嗪类,以其使用范围仅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缺点,而不被选择运用;至于**硅类防水剂虽然其耐久性较好,但其因整理后织物有太滑的不足,而未被采用;为此,通过比较,*终选用了**氟类防水剂AG-710,其优良的防水性及柔软的手感是其被选用的主要原因。 2.6.2 工艺配方(g/L): 防水剂AG-710:30 MgCl2•6H20:5 ****树脂:30 异丙醇(mL/L):50 工艺流程:进布→浸轧(二浸二轧,轧余率70%)→焙烘(185 190℃,1.5min)→冷却辊冷却→落布 其中:****树脂作为交联剂,可以与**氟防水剂反应,在纤维表面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使防水剂膜层变薄受阻;而MgCl2作为金属盐均相催化剂,可以在高温时放出质子进行催化,以使交联树指分子中羟甲基反应,达到交联效果;异丙醇主要是为了防止防水剂在整理液中产生聚集,达到稳定渗透的作用 2.7 工艺特点 2.7.1 染色或印化后的帆布必须进行充分水洗,以尽可能除去织物 渗留的分散剂、润湿剂、洗涤剂等表面活性成分,以防止由于这些助剂的存在,而影响防水剂的防水效果。在防水剂料液的配制过程中,必须注意化料Ⅲ页序,即:防水剂→交联剂→催化剂,以防絮凝沉淀;并注意化料桶应以 料桶为宜,禁用金属铁桶,以防料液的稳定性受到影响;并注意:料液一旦配置好就应该在24小时内用完,否则易发生变质,使料液失效。
在点数纱线根数时,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*为起点,若数到终点时,**过0.5根,而不足一根时,应按0.75根算;若不足0.5根时,则按0.25根算。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-4个数据,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。
幅宽:指帆布的纬向宽度,在国际上常用“英寸”或“””表示,如47”。在国内常用“厘米”或“cm”表示,如“120cm”